最近,珊姐姐来到揭阳游玩,在民宿与老板娘的闲聊中,偶然得知在揭阳普宁洪阳镇,现存一座极具特色的潮汕建筑——德安里。查询交通后,发现离揭阳榕城的交通十分便捷,于是在结束揭阳的行程后配资第一门户,我就满怀期待地踏上了前往普宁洪阳德安里的行程。
普宁的洪阳镇,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,不来不知道,来到才发现,这里像是一座历史文化的宝库,现保留的名胜古迹除德安里外,还有培风塔、普宁学宫、城隍庙、文昌阁等,每一处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,隐藏属于这座小城的故事。其中,德安里肯定是洪阳最吸引人的一处古迹,在粤东地区占据着不可替代的文化地位。
说到普宁洪阳的德安里,就不得不先提一提这座建筑最初的缔造者,普宁先贤方耀。方耀出生于清道光十四年(1834年)普宁县城洪阳西村,他官至广东水师提督,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方耀是凭借着骁勇善战,被《清史稿》赞誉为“谋勇将军”,还被清廷赐号“展勇巴图鲁”。在担任潮州总兵期间,他雷厉风行地开展“清乡办积案”行动,惩办匪众三千余人,极大地维护了潮汕地区的安定,“方大人办清乡”的事迹至今仍在民间广为流传。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后,他从署理广东水师提督升为实授。然而,天妒英才,1891年7月7日,方耀因中暑不幸卒于江浦行军途中,年仅58岁。清王朝在祭文中评价他“性行纯良,才能称职”,《清史稿》也对他的功绩给予了高度肯定。
德安里的兴建背后还有着一段温馨的家族故事:清同治十年,时任潮州总兵的方耀与兄弟在家乡营造德安里老寨,中寨则由方耀四弟方勋主持规划并建主祠堂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方耀收养的20个儿子成家立业,老寨逐渐容纳不下众多人口,新寨便应运而生。后来,方耀的十三子廷珍因特殊身份,试图在新寨东侧兴建“方氏家庙”专祀生母,虽经兄弟劝阻未能如愿,但也从侧面反映出家族内部的复杂情感与传统观念的碰撞。整个德安里村落的建造历时近20年,在1890年才把这片占地6.3万平方米的“家族小镇”建好,面有近773间房子,走进去就像进了迷宫,规模大得让人咋舌!珊姐姐在参观中,足足花了一天时间,才算把这一座规模大到离谱的“古代豪宅村”——德安里逛完!游客来到这里,可以怎么看,怎么玩呢?
第一站,感受建筑特色:老寨“百鸟朝凰” 和中寨与新寨“驷马拖车”
从老寨开启旅程,一踏入,就能看到以方氏家庙“燕诒堂”为中心的独特布局。100间民居对称分布,仿佛百鸟朝凤,这可是潮汕地区唯一留存的原生格局。
接着前往中寨和新寨,感受“驷马拖车”的气派。以“诒承堂”为中心,两侧的“三厅亘”“四点金”建筑,就像拉车的骏马。漫步其中,能看到潮汕经典的四点金、下山虎等特色建筑单元,木雕、嵌瓷、石雕精美绝伦,让人目不暇接。
如果有航拍机,更能看清整座建筑的韵味:德安里分布着“古村三件套”,分成老寨、中寨、新寨三大部分,整整773间屋子连成片。在中国传统建筑观念中,宗庙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,潮人更是将“营宫室必先祠堂”视为准则。德安里的三寨都以大宗祠为核心,其他建筑有序环绕,形成了独特的格局:一组“百鸟朝凰”搭配两组“驷马拖车”,既相互连通又各自独立。老寨的“百鸟朝凰”,100间房子围着主祠堂,就像一群鸟儿朝着凤凰朝拜;中寨和新寨的“驷马拖车”,中间大祠堂是“车”,两边建筑是“马”,设计精巧得让人拍案叫绝。大宗祠左右是小宗祠,火巷和厝包从三面护卫,外围是“下山虎”和“四点金”,最外层是坚固的寨墙,这种布局既体现了对祖宗的敬重,也展现了家族的团结与秩序。
因为这种独一无二的设计,德安里直接被写进了华南理工大学建筑系的教科书,成了建筑界的“明星”!不管是研究古建筑的学者,还是喜欢逛古村的游客,来了都得感叹一句:这哪里是普通村子,分明是潮汕建筑艺术的“天花板”!
第二站,德安里博物馆:逛完建筑,去德安里博物馆转转,这里陈列着方耀家族文物、潮汕农耕器具,系统解读德安里建筑与历史,逛一圈就能对古村有更深入了解。
第三站,古玩墟淘宝:每周六的古玩墟不容错过,粤东各地藏家汇聚,各种文玩古物琳琅满目,运气好还能淘到宝贝,体验传统工艺与现代收藏文化的交融。
第四站,周边美食:德安里四周有许多当地特色的小吃,可以试试
- 洪阳粿汁:米浆粿皮搭配卤蛋、卤肉,口感丰富,碳水爱好者闭眼冲!
- 普宁豆干:外皮酥脆,内馅嫩滑,蘸上韭菜盐水,地道潮汕风味。
- 特色粿汤:源自方耀家族故事,承载当地历史记忆,鲜香味美。
漫步在德安里的街巷中,抚摸着斑驳的墙壁,看着猫咪在脚边穿梭,听着猪群的哼叫声从远处传来,仿佛能触摸到历史的脉搏。这里的一砖一瓦、一梁一柱,都诉说着过去的故事,承载着方氏家族的荣耀与传承,也见证了潮汕地区的历史变迁与文化发展。德安里,不仅仅是一座古建筑群,更是一部鲜活的历史教科书,吸引着无数人前来探寻它的魅力与奥秘,感受古寨中历史与生活交织的独特韵味。
文末,我要衷心感谢在德安里偶遇的那位姐姐。参观时,狂风暴雨骤至,毫无准备的我被困住,只能无奈等待。就在这时,那位姐姐出现了,她递给我一件雨衣,解了我的燃眉之急,让我能顺利返回酒店。这份温暖与善意,我始终铭记于心。
嘉汇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