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皖新闻讯他,将一生中最珍贵的时光留在了家乡的土地上,为守护父老乡亲的生命健康付出了全部的热情和精力。近日配资第一门户,扎根家乡大山深处二十八载,被誉为患者眼中“自家人”、同事心中“定心丸”的池州市贵池区棠溪镇卫生院院长吴传钧被评为“池州好人”。接受采访时吴传钧透露,作为一名医生,他几乎一直处于随时待命状态。
吴传钧给病人看诊。
遇到紧急情况,都冲在一线
1977年出生的吴传钧是池州市贵池区棠溪镇曹村村人。自1997年起,吴传钧便开始在棠溪镇卫生院工作。“我的父亲也是一名医生,现在已经退休了,也一直在家乡棠溪工作。”近日,接受采访时吴传钧告诉大皖新闻记者,他从小受父亲的影响比较多。“以前父亲在村里是非常受人尊敬的,后来我在家人的安排下也学了医学专业,毕业后就回到了家乡工作。”
作为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,吴传钧笑称自己几乎一直都处于随时待命的状态,一旦出现突发情况,就得及时过去处理。“无论是周末、节假日还是过年期间,只要有紧急情况,我们都要第一时间赶到。”
从医28年,吴传钧遇到过各种各样的情况。“今年7月的一个晚上,将近半夜12点时,我接到了一位患者家属的求救电话,说她婆婆在家出现了口吐白沫的症状,情况紧急。当时我们就开着卫生院的转运救护车前往患者家中。接到患者后,发现情况不对,又拨打了池州市人民医院的120。”吴传钧回忆道,“当天晚上,患者就被确诊为脑出血,动了手术。后来人民医院的医生反馈说,还好送医及时,再晚一点就危险了。”
类似这样的紧急情况还有很多,几乎每次吴传钧都冲在一线。凌晨接到求救电话,有骨折患者独居在家,家人与其联系不上,吴传钧判断,患者因骨折长期卧床有突发肺栓塞可能,破门后给患者急救,并联系卫生院值班医生搬来氧气瓶,直到120接诊,后转省级医院抢救转危为安。有患儿因桡骨小头脱位,家长带着孩子找到吴医生家中。“别担心,很快就好。”吴医生话音未落,短短几秒,家长还没反应过来,孩子的哭声戛然而止,手臂恢复了活动,瞬间解除了孩子的痛苦。这类的“举手之劳”从不收取费用,更让家属感动不已。
吴传钧和患者正在交流。
多年来,吴传钧凭借着优秀的专业能力,为守护家乡百姓的身体健康作出了巨大贡献。
面对困难病患,是能帮就帮
除了治病救人外,每当遇到患者生活和就医过程中的种种困难,吴传钧总会主动帮忙解决,超出能力范围的问题,也会推荐去咨询相关的医院和专家,让病人少走弯路。
2013年,棠溪镇卫生院收治了一位从上级医院下转的重症胰腺炎患者。当时患者全身插满各种治疗管,且身无分文,亲戚送来时几乎要放弃治疗了。时任分管医疗副院长的吴传钧,与池州市人民医院急诊医生沟通请教,为患者制定了周密的诊疗方案。棠溪卫生院全体医护人员24小时轮流照料了一个月,最终患者奇迹般有所恢复,得以出院。
后来,这位患者又因并发胰腺假性囊肿,无钱医治。吴传钧得知情况后,又给予了一定的经济帮助,并帮其申请网络筹款,联系池州市人民医院胃肠科主任收治入院手术治疗。“去年有一次他出了车祸导致腰椎骨折,住院时没人陪护,我当时还照顾了他一段时间。”吴传钧说。前几日,吴传钧又接到这位病人的电话,他因肾功能衰竭严重贫血在市二院就医,需要输血。他当即便前往池州血站为其献血。
“其实很多病人接触多了以后就跟朋友也差不多,碰到这种情况,我都是能帮就帮。”吴传钧告诉记者,由于棠溪镇地处偏远,村里留守老人偏多,很多人连镇都没有出过。“能够帮助乡亲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,造福家乡,对我来说是非常有成就感的。”能帮就帮是他最常说的话。
吴传钧在校园内为孩子们科普健康知识(摄于2015年)。
一路走来,看着棠溪镇卫生院从最初的老旧平房,发展到如今各类科室、人员、设备等一应俱全,吴传钧内心充满了自豪与欣喜。吴传钧如今已是棠溪镇卫生院的院长,但其一直初心未改,依然是那个乡亲们随叫随到的“吴医生”,仍坚持每天在门诊坐诊。“作为一名医生,治病救人是我的本职,我还是愿意每天在一线工作;同时,作为基层工作者,只有直接跟老百姓接触,才能知道他们需要什么,该怎么去解决,所以守在一线也能够帮助我做好管理工作。”
从医28年,吴传钧也有自己独到的心得体会。“我觉得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,跟其他的职业应当是有所区别的,责任心肯定是第一位的,耐心和细心也非常重要,另外还要有同理心,要能够换位思考。”
许琦琦程超大皖新闻记者朱春友(图片由受访者提供)配资第一门户
嘉汇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